認識電影不等於認識粵劇


最近看到乾旦路的影評,頓時失望。因為影評人說:「在戲曲中,男扮女相當旦的,名曰「乾旦」;在京劇中有梅蘭芳那些先行者,但在粵劇中卻沒有先例,是以觀眾並不太接受他的表演,而戲行內的花旦也覺得他是來「搶飯碗」的。」

1936年10月左右,太平劇團聘請譚蘭卿、上海妹及麥顰卿三位女藝人為花旦,令觀眾耳目一新,盛極一時,其它各班亦紛紛聘用女花旦,於是男花旦漸遭淘汰。可見,1936年前仍然普遍有男花旦表演。

著名粵劇老倌薛覺先就是飾演丑角、文武生、小生和旦角。對!就是旦角。除了薛覺先,20年代至30年代還有扎腳勝、西施炳、肖麗章、千里駒、嫦娥英。扎腳勝的成名作就是《樊梨花罪子》,他的徒弟肖麗章的首本戲是《十三妹大鬧能仁寺》、《劉金定斬四門》。千里駒則有「花旦王」之稱,因為著名劇目琳瑯滿目,譬如有《蕩舟》、《葉菊》、《再生緣》、《順母橋》、《舍於奉姑》、《夜送寒衣》、《蔡文姬歸漢》,《崔子弒齊君》、《裙邊蝶》、《昭君出塞》等。

所謂「粵劇中卻沒有先例」只是停留在影評人的腦海。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四大行當

無情寶劍有情天

粵劇郵票設計的顧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