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, 2013

打通中港文化交流 學者讚粵劇重要承傳人

Image
【明報專訊】作為本港粵劇界舉足輕重的人物,紅線女離世震撼文化界。嶺大文化研究系教授陳清橋得悉消息後,感到傷心及可惜,形容本港失去一位資深粵劇演員及粵劇泰斗。 陳清橋表示,紅線女對推動本港及廣州的粵劇發展有極大及不可磨滅的貢獻,更指她是打通上世紀本港及國內文化交流的第一代粵劇工作者,成功令本港粵劇在承傳內地以外,保留獨有特色。 陳清橋表示,紅線女的造詣及一生背景已成為粵劇界傳奇,其奮鬥精神亦值得後人學習。他認為,粵劇是珍貴的中國及本港文化,雖然紅線女曾遭文革批鬥,但仍熬下來積極承傳粵劇文化,並形容她對粵劇的貢獻「是未來許多個10年都仍然能夠承傳下來」。他勸勉後輩要繼承紅線女的精神,珍惜粵劇文化。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何慶基亦稱,對於紅線女離世感惋惜。他表示,紅線女對粵劇的影響難以量計,除創造著名的粵劇唱腔「女腔」,對粵劇旦角唱腔有進一步發展外,她在本港亦曾推動粵語片發展,而且積極培育粵劇新人,在本港文化發展歷史上有重要角色。 去年7月,女姐應邀出席油麻地戲院開幕,那天見她精神奕奕,有說有笑,雖然背部稍微有點彎,但無需扶拐杖,亦能穩健的走路。離開時,她沿石階慢步走下來,周遭較年長的街坊都認出她來,為她歡呼。 數年前搜集資料撰寫《澳門戲院誌》一書,找到戰後她隨馬師曾以新東方劇社的班名到澳門演出的廣告,家母說,她當年曾在澳門土地廟的神公戲舞台,看過他們演出。和很多伶人一樣,女姐亦進軍影壇,其從影首作《藕斷絲連》於1947年8月27日公映,該片改編自馬師曾的粵劇。兩個多星期後,其第二作《冤枉相思》亦公映,該片則改編自薛覺先的粵劇劇目。 我曾於翡翠台深宵時段錄下《冤枉相思》,可惜影片拷貝損壞嚴重,看了十分鐘,吵耳的沙沙聲把演員的對話都掩蓋,實在無法看下去。 和很多伶影兩棲藝人不同,紅線女在香港極少拍攝歌唱片,或許源於她在1955年已返回內地,而本地自五十年代中,鑼鼓歌唱片才一窩蜂的大量拍攝。反而她在內地便拍過數齣彩色的歌唱片,在香港公映時亦引起哄動。她在香港以演出言情文藝片較多,教人欣賞的是,她能夠卸下戲曲舞台的影子,以自然、細緻的方式演繹角色,頗具感染力,戲路亦廣。 對於她的離世,電視台立刻推出「懷念紅線女」專題,當然只是悄無聲色的在夜半三更進行。按節目表所見,翡翠台較豐富,向來「致力」重播和翻炒的亞視,暫時僅見兩齣。 無線電視翡

西九大戲棚2014

(星島日報報道)「西九大戲棚2014」明年一月中至二月初,首度移師西九龍海濱長廊上演,中國戲劇梅花獎藝術團專誠來港獻技,包括梅花大獎得主裴艷玲等名伶逾八十人,演出京、崑、越等劇目;為提拔粵劇後進,大戲棚引入「新星展演」,透過同台比併挑選實力新人作嘉許。在票價方面,各項正式演出票價分別為二百及二百八十元,按年加價最多一倍,西九管理局預計今年吸引約十萬人參與。   今年是西九管理局第三年策劃大戲棚活動,為配合戲曲中心動工,節目移師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行,入場觀眾可以一邊享受維港美景、一邊欣賞各類戲曲。   有別往年,大戲棚今年只會於有節目上演的日子才開放,由於選址距離鬧市較遠,大會亦將安排免費穿梭巴士接載市民往返;又考慮到膳食供應問題,會場今年首設美食廣場,售賣粉麵飯等食物,大會強調價錢必定大眾化。   在節目內容方面,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獎藝術團將打響頭炮,連同管理局合辦四場以京劇、崑曲、越劇及多劇種為題的專場,八十多人團隊中,超過三十人屬梅花獎獲獎名將,包括大獎得主裴艷玲和沈鐵梅等,規模之大實屬罕見;緊接其後將是八晚四場廣東粵劇演出,羅家英和阮兆輝等本地名伶會粉墨登場,上演如《香羅塚》等劇目。   兼為大戲棚藝術顧問之一的阮兆輝指出,揀選劇目以多元性為主,期望展示粵劇豐富面貌,「不是隨便揀幾套戲來做,有時興、有古老,就算未能包含所有劇目,都可說是琳琅滿目,其中《香羅塚》會有大審場面,又能同時展示各種身段,價值甚高。   除了內地名將、本地精英,大戲棚另一焦點則是新人後進,大會計畫引入「粵劇新星展演」項目,透過類似歌手選秀形式,為一眾新進提供展示才藝平台。另外,粵劇名伶紅線女日前病逝,西九管大戲棚會研究是否加入悼念環節,而在電影放映節目部分,已包括由紅線女和馬師曾合演的電影《彩蝶雙飛》。

粵劇紅伶紅線女病逝享年88歲

Image
粵劇紅伶紅線女昨晚(8日)8時40分因突發性心肌梗塞,在廣州一間醫院病逝,享年88歲。 有報道指,紅線女昨晚與朋友晚飯時突感不適,被送入醫院救治,延至晚上8時40分不治。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,1924年12月27日出生於廣東開平縣單水鄉,從藝60多年,演過近百齣粵劇,拍過90多部電影,在傳統旦角上融入京腔、崑腔及西洋美聲技法,創造出著名唱腔「紅腔」。她所演劇目包括《關漢卿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李香君》、《搜書院》、《山鄉風雲》等。紅線女最後一次公演,是11月28日的廣州粵劇團60週年晚會。 紅線女,粵劇表演藝術家。原名鄺健廉,廣東開平人,出生於1924年。1939年開始跟隨舅母何芙蓮學習粵劇,藝名小燕紅,15歲加入馬師曾劇團,在兩廣地區嶄露頭角。抗日戰爭勝利后,在香港學京劇三年,同時向聲樂專家求教,並吸收電影的表現手法。1952年組織真善美劇團。1955年自香港來到廣州,加入廣東省粵劇團。歷任廣東粵劇院副院長,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,第三、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廣州粵劇團藝術總指導。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家受到迫害,紅線女被迫到廣州掃街,曾被剃頭、被流放到雞棚餵雞。 紅線女在繼承粵劇名旦董華唱腔的基礎上,吸收京劇、崑曲、歌劇和西洋歌唱技巧,形成是獨樹一幟的「女腔」,是當代粵劇舞台上流傳最廣的唱腔流派。所演劇目《關漢卿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李香君》、《搜書院》、《山鄉風雲》等影響頗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