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July, 2013

認識電影不等於認識粵劇

Image
最近看到乾旦路的影評,頓時失望。因為 影評人說 :「在戲曲中,男扮女相當旦的,名曰「乾旦」;在京劇中有梅蘭芳那些先行者,但在粵劇中卻沒有先例,是以觀眾並不太接受他的表演,而戲行內的花旦也覺得他是來「搶飯碗」的。」 1936年10月左右,太平劇團聘請譚蘭卿、上海妹及麥顰卿三位女藝人為花旦,令觀眾耳目一新,盛極一時,其它各班亦紛紛聘用女花旦,於是男花旦漸遭淘汰。可見,1936年前仍然普遍有男花旦表演。 著名粵劇老倌薛覺先就是飾演丑角、文武生、小生和旦角。對!就是旦角。除了薛覺先,20年代至30年代還有扎腳勝、西施炳、肖麗章、千里駒、嫦娥英。扎腳勝的成名作就是《樊梨花罪子》,他的徒弟肖麗章的首本戲是《十三妹大鬧能仁寺》、《劉金定斬四門》。千里駒則有「花旦王」之稱,因為著名劇目琳瑯滿目,譬如有《蕩舟》、《葉菊》、《再生緣》、《順母橋》、《舍於奉姑》、《夜送寒衣》、《蔡文姬歸漢》,《崔子弒齊君》、《裙邊蝶》、《昭君出塞》等。 所謂「粵劇中卻沒有先例」只是停留在影評人的腦海。

戰宛城

Image
在粵劇《戰宛城》尾場,曹操以三寸不爛之舌,說服了鄒氏放他一條生路。他的硬道理是他仍奉漢室為天子;如果他死了,別人一定會篡漢,漢室也必滅亡。鄒氏信了曹操的說話,阻止張繡殺他,讓他乘亂逃走,自己更自殺以表心無異向。這個結果有為曹操平反的效果。其實曹操不篡漢自立為王,是因為當時曹操雖擁有徐州、兗州部分司隸區及部分豫州,但袁紹領地更龐大。此外,荊楚劉表、東吳孫堅,實力也十分強橫,所以曹操不殺漢朝皇帝,也只是把皇帝當人質,《三國演義》說他「挾天子以令諸侯」,確是一語中的。 回顧歷史,張繡跟隨族伯張濟為董卓效力。董卓死後,張濟於公元一九七年進攻荊州牧劉表鎮守的南陽,中流矢戰死;張繡卻得到劉表的接納,接管了張濟的軍隊,佔據宛城,與劉表聯合。其後,曹操率軍攻打宛城,張繡舉眾投降。由於曹操好色,將張濟之妻納為妾室,張繡恨之。曹操聽聞張繡心懷不滿,也密謀誅除張繡。張繡手下有一員勇將胡車兒,曹操愛其驍健,於是賞賜金錢給胡車兒,張繡懷疑這是曹操收買叛徒的手段,遂決定先下手為強,襲擊曹操軍,並擊斃曹操長子曹昂、侄曹安民與大將典韋,將曹操暫時驅逐出宛城地區,並於此後與曹操持續對抗。 不久,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,袁紹派人到張繡處,要與張繡結盟,謀士賈詡嚴詞反對,建議張繡降曹,並將女兒嫁與曹操之子曹均以結為親家。官渡之戰後,曹操封賞部下,張繡力戰有功,任破羌將軍。此後,他跟隨曹操又在南皮擊敗袁譚,再授予食邑凡二千戶。當時因天下戶口減耗,諸將未有滿千戶者,所以張繡的封戶算是特別多的。《三國志》記載,公元二零七年,張繡隨曹操出征烏丸,在行軍至柳城途中病死,諡為定侯。另一說法則是張繡被曹丕責備從前殺死了哥哥曹昂的事,認為曹家並未忘記昔日恩怨,心不自安,於是自殺。 從上述史實看到,張繡無疑是一個將才,但是兵力和資源都太少,能控制的只有豫州南部的區域,所以必須在曹操和袁紹之間選擇其中一個投靠,不然就只待滅亡。賈詡建議他投曹,因會較受重視,再加上曹操奉戴天子,有大義名份,張繡在難敵天下大勢的情況下,才舉兵降曹。 本質上,張繡和曹操都是漢末野心勃勃的軍閥,「匡扶漢室」僅是美麗謊言。 由羅家英統籌和編劇的《戰宛城》,按照上述史實加油添醋,把割據宛城的張繡率眾投降,改寫為遵照謀士賈詡之計而詐降,遂搖身變成忠於漢室、力抗曹操的英雄人物。張濟遺孀鄒氏亦聽從賈詡之計,色誘曹操,與姪兒裡應外合。 此劇貫

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

Image
粵劇藝術博物館規劃方案再次在廣州市規委會提出討論。最新規劃方案顯示,展廳的樓層高度突破原先的15米限高,拔高至25.1米。廣州市長、市規委會主任陳建華披露稱,準備把河對面的10畝地划進來,整個博物館用地增至27畝,也就是1.8萬平方米。陳建華表示,「我們把這個地塊控制下來以後,把粵劇作為博物館,物有所值。」   新提出的規劃方案中,仍保持先前的規劃格局,將荔枝灣水系引入地塊,在博物館展陳區以外建設一個可以在水上看戲的傳統戲台。其中展陳區佔地3784平方米、劇場佔地1713平方米、地下車庫4589平方米,容積率保持1.2不變,綠地率從30%調整為25%。   由於粵劇館的選址位於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,根據18米的限高要求,此前粵劇館將建築限高降為15米。不過,新規劃中再提出根據造型和功能需要,主體閣樓局部不高於30米,目前的展廳樓高計劃為25.1米,其它樓層均為15米以下。   在規劃彙報結束之後,陳建華透露稱,「大家都贊成增加一點建築面積,最新的計劃沒有報上來,準備把河對面的十畝地划進來。」對此,陳建華表示再把現有的17畝擴大到27畝,比蘇州、上海等地的中心城區園林面積更大一些,既可以解決綠化面積的問題,也解決了水體面積。   「這塊地,光是地下就有六七個億,不止了,七八個億吧。我們把這個地塊控制下來以後,把粵劇作為博物館,物有所值啊。」不僅「大手筆」新增十畝,陳建華對館內的橋樑設計還提出要求,「是三座橋還是五座橋呢?當時定了一個方案是一橋一文化,有故事,還有文化。所以在橋樑的設計上既有嶺南特色,也有中國風格,要通一些艇、船。」   有專家提出佛山要建廣東藝術博物館,廣州是否會被比下去?陳建華回應稱,「粵劇藝術博物館不冠名,就是粵劇藝術博物館,是代表全世界的。凡有華人的地方,一定有粵劇。而且我們的粵劇大世界,十三個分店,其中就有一個海外分店。粵劇藝術博物館包括廣東粵劇藝術博物館,包括中國粵劇藝術博物館,包含了全世界。」   此外,建築風格問題也引發討論。有專家認為,新規劃中的建築風格過於偏向江南特色,「在水上來看粵劇,好像不是我們這邊,江浙那邊就是這樣,我們很有名的、主要的戲台是在陸上的。」對此,陳建華認為,「整個建築風格要以嶺南建築為主題,同時再吸收江南園林,部分也要包括西洋、北方。江南和嶺南主要是採光、通風,這是一致的。

與鍾景輝同獲頒金紫荊星章

在香港回歸16周年之際,特區政府公布了一批授勳名單,表揚一批對社會有貢獻的傑出人士,其中演藝界方面,粵劇名伶陳淑良(白雪仙)及著名舞台劇演員鍾景輝(King Sir)榜上有名,分別獲頒授金紫荊星章及銀紫荊星章。 政府讚揚白雪仙畢生致力將粵劇發揚光大,並且悉心培育新秀,將粵劇舞台技術及設計打破傳統,融合古今,帶領粵劇藝術向新方向發展。對於獲頒授金紫荊星章,仙姐謙虛地表示:「有今日成績,唔係我個人的功勞,係我拍檔的功勞,包括波叔、靚次伯、任姐。」 King Sir繼05年獲頒銅紫荊星章後,今年再獲頒銀紫荊星章。政府讚揚他畢生促進劇藝發展,並就戲劇節目事宜向政府提供不少寶貴意見,貢獻良多,King Sir說:「我在香港長大,一直參與不同的藝術工作,舞蹈、舞台劇、音樂、電視、電影,從未在獎項上面想過。如今在80之齡得到一個,算是予自己一個肯定!」King Sir又表示在他以為退休之時獲此鼓勵,他笑言是退不得的了,希望繼續做戲劇推廣工作,年紀雖大,但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把握時間,將對戲劇的觀點概念傳承後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