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近年推動粵劇文化

粵劇歷史源遠流長,源頭可追溯至十六世紀明代嘉靖年間,主要盛行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,是廣東地區主要戲曲劇種,也是珍貴的廣東文化遺產。在1930及1940年代,薛覺先和馬師曾演出傳統粵劇的同時,還編撰了不少嶄新的劇目,在不論劇本、服飾、音樂、舞台美術和演出方式上,在保存傳統粵劇精華的前提下,引進隨時代發展的變革創新,令粵劇藝術大放異彩。另外,二次大戰前後,大批粵劇人才移居香港,名伶輩出,加上粵劇電影的吸引力,以及「香港八和會館」於1953年成立,積極推動香港粵劇,令粵劇藝術能在香港蓬勃發展。而香港粵劇也如其他地方的戲曲一樣,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藝術,富濃厚的本地色彩。

香港政府近年從善如流,比較積極推動粵劇發展,除了資助小型戲曲藝團及成立「學校戲曲教育計劃」、訂定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天定為「粵劇日」外,還於2009年聯同粵、澳兩地政府透過中央政府遞交申請,成功把粵劇列入聯合國教育、科學及文化組織的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。演藝學院去年更開辦全球首個戲曲藝術學士課程,為有志學習和研究戲曲的學生提供入門課程,提供更多戲曲文化研究,發掘有天分潛質的人才成為出色的表演者,讓珍貴粵劇文化傳統繼續傳承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四大行當

無情寶劍有情天

粵劇郵票設計的顧慮